近期,上海和长春的疫情,牵动亿万国人心。由于这两地都是国内制造规模最靠前的汽车之城,汽车业受到的冲击波,无疑是巨大的。
有机构统计显示,3月份上海的整车产量损失,超过了17万辆(按停产一周计算)。此后,每增加一周,额外增加4万辆。
看到这样的数字,作为汽车人的一员,见之都会难过。
保产全体总动员,但却越来越困难
要说3月份产量损失,为何如此之大?
因为在全市全域静态管理前,已经有部分员工被隔离在家,无法上班,整车厂和供应商都已经进入低速生产阶段。
据车透君了解,3月初江苏爆发的疫情,就对车企们的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
3月14日,上汽大众就接到通知,要求安亭工厂需要48小时闭环隔离管控。
上汽大众虽然克服困难,进行了总动员,坚持生产线保持运转,但是安亭一厂的生产节奏近乎减半,从每天320辆车掉到200辆左右。
不光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浦东工厂、特斯拉临港工厂、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执行的也是闭环生产,生产节奏均大幅放慢。
与此同时,地处上海的零部件供应商也陷入了麻烦。如博世、蒂森克虏伯和安波福等,都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生产后,要求员工回家,无法继续组织生产。
进入3月下旬,上海及周边全域生产和物流,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产品无法送达下一级供应商,主机厂短缺的零部件、物料和人力都越来越严重,保生产因此变得越来越困难。
产品切换遇“大月”,33%增幅很不易
接下来,车透君便以上海本地头部车企——上汽大众为样本,剖析一下疫情对它的实际影响。
据上汽集团最新公布的3月产销快报显示,上汽大众3月批售量为11万辆,1-3月批售33.1万辆,同比增长33%。
平心而论,3月初的供应链影响,叠加3月中下旬的安亭各工厂短期停工,上汽大众在一季度能够实现批售量同比增长33%的增幅,实属非常不易。
要知道,此次疫情严重的上海、山东、河北、江苏及河南等区域,都是上汽大众销量大盘中靠前的强势区域。
疫情的外部影响如此之大,百姓更多选择居家少出甚至不出,进店、卖车和转化销量,自然就变得越来越难。
如今车市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车市,市场渗透率渐已突破30%。
上汽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本来就低,3月份又赶上了ID.家族2022款的款型切换,产量因此颇受影响。
3月,还是上汽大众新车切换的“大月”,不仅有凌渡L的重磅上市,也有ID.家族2022款的切换。
众所周知,新车上市都有产能爬坡期,产销量的损失,故而难免。
产品焕新后劲足,直联用户有利器
看到这里,社友们或许产生了进一步的忧虑:“3月产销量折损,4月又遇长时间封控,上海本地车会一蹶不振吗?”
在车透君看来,这种担忧,显然有些杞人忧天。
就上汽大众为例,在抗疫的同时,企业的新一轮增长动能正在集聚。
这种动能,从以下两方面可见一斑:
其一,主力产品面貌一新。
凌渡L、威然、全新途昂家族、ID.家族2022款等主力产品,都在一季度完成了集中升级。
其中,凌渡L很给力,上市一周便收获1.8万辆的定金订单数,足见新车人气之高、销量潜力之大。
另一“定海神针”国民家轿朗逸,此前已经发布了“双前脸”造型,收获业界好评如潮。
相信待它二季度上市后,也将为上汽大众的销量基盘,贡献稳定的“压舱石”。
其二,营销直联年轻用户。
近年来,上汽大众在与用户的沟通方式上,变得更加年轻化、社交化,成为显著亮点。
车透君不由想到了一个词:Go Younger。
IP和宠粉,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强项,也渐渐成为了上汽大众的圈粉利器。
今年1月,ID.3牵手王者荣耀,招募电竞爱好者,开展ID.杯王者荣耀争霸赛。春节期间,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及m豆,推出了齐天大圣、财神、豆趣联盟的三种限定主题的微信红包封面。ID.家族还特别上线了“车机拜年”功能,车主通过“你好大众新年快乐”等唤醒词,便可召唤出贺岁吉祥问候,令用车乐趣倍增。
此外,上汽大众首届ID. Day正式启动粉丝招募,共创的主题曲表演、潮好吃的人气美食、自发光的潮趣街区等,都将让大众品牌车主们,感受到一个与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新上汽大众”。
罗辑车评: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车透君坚信,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和上海人民一定能从这次疫情危机中学习到很多,并化危为机。
上海本地车企今天的艰辛付出,将会是明天的宝贵财富。
就上汽大众来看,既有给力新车层出不穷,又有年轻忠粉口碑相传。相信待疫情和芯片短缺的阴霾散去,他还是车市江湖中最响当当的那位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