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可能的结盟成真,丰田牵手比亚迪,猛醒补足电动车“瘸腿”
大事透2019-06-146743

全球电动车市场风云变幻,比亚迪又一次站在了焦点舞台上。

上周,丰田汽车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正式宣布丰田汽车将全面调整原先的电动车战略规划,将原先在2030年实现年销售55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5年,即2025年达成。

与此同时,丰田还公布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在这份以日本企业为主的名单中,比亚迪赫然在列。


本不可能的结盟成真,丰田牵手比亚迪,猛醒补足电动车“瘸腿”


丰田明确表示,比亚迪将成为丰田电动车战略规划中动力电池的提供商。

众所周知,此前的丰田一直将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放在企业核心战略的主线上,既累积了几万份专利,也在全球范围成功地推广了混合动力车。

但随着今年6月的这份电动化战略规划出炉,则意味着丰田这艘汽车超级航母的一次根本性的“纠正航向”。

至于说丰田为何对发展电动车感到“时不我待”,原因很简单——再不入局,就彻底OUT了。

截止2018年底,在全球范围之内,已经有了530万辆新能源汽车奔跑在世界各地,而其中在中国,占了近一半,达到了260万辆。

于是乎,丰田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电动车成为自己的一条“瘸腿”。


本不可能的结盟成真,丰田牵手比亚迪,猛醒补足电动车“瘸腿”


差不多在两年半前,丰田开始幡然醒悟,开始补强电动车。

2016年11月底,丰田汽车成立了“EV事业企划室”;2017年起,丰田又相继联合铃木、马自达、斯巴鲁、大发和日野,共同研发电动车基础平台。

而丰田之所以相中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既手握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也可自主生产IGBT这一电控核心元器件,还积了十多年浸淫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数据”。

2019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6.45万辆,而其中比亚迪销量达到了11.91万辆,市占率约25.64%。可谓是“天下四分,得其一”。

熟悉电动车产业门道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决定电动车命脉的,动力电池居首,涉及了40%以上的BOM成本。谁要想在电动车市场大干一场,必须首先让动力电池无后顾之忧。

当然啦,早在几年前,丰田和比亚迪的这场结盟,或许会被看成是“天方夜谭”。

因为一方面,当时丰田对于电动车根本“不上心”,另一方面比亚迪对动力电池和IGBT都“捂得很牢”,仅是自给自足。

但所谓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

“混动巨擎”丰田和“电池大王”比亚迪,都打开了自己的思路,才有了从“不可能”到“可能”。

2017年起,比亚迪开始启动“开放平台”战略,对动力电池业务的分拆,以及核心的电动车基础架构e平台,都对外开放,尤其引人瞩目。


本不可能的结盟成真,丰田牵手比亚迪,猛醒补足电动车“瘸腿”


王传福的“蓝图”很大气也很高瞻远瞩,因为他知道只有将整个电动车的生态做起来,电动车才能更快驶入寻常百姓家。手握动力电池技术和平台技术的比亚迪,才有望分享到电动车“市场红利”中那块硕大的“蛋糕”。

当然啦,就动力电池技术而言,比亚迪并非是天下无敌,高枕无忧。

中国的宁德时代,韩国的三星、LG,以及日本的松下,都是强大的对手。不过,好在没有美国企业充当“拦路虎”,在核心技术上也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对于比亚迪来说,牵手丰田后,心情是复杂的,欣喜中交织着忐忑。

因为一方面,丰田抛来的橄榄枝,能引来更多主机厂在动力电池领域与比亚迪合作。例如,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对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兴趣浓厚”,并向王传福主动发出了赴德相商的邀请。

但另一方面,丰田并非池中物,一旦羽翼丰满,假以时日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霸主地位。

将来是当电池王,还是当电动车王?这一天平,比亚迪该向哪里倾斜呢?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1 车透社

备案号:沪ICP备18035234号-1